摘要:中国画的核心元素之一就是“线”,它对于中国画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佛教文化在唐朝时期传播较为广泛,当时的绘画主流是道释人物画。而这一时期的绘画主要代表人物为被后人尊称“画圣”的吴道子,其所创造的佛教样式为“吴家样”,成为了当时佛教画风的典范,并延续至今。本文围绕吴道子的线描技法为重点研究对象,通过研究有关“吴带当风”、“莼菜条”、“兰叶描”等线描艺术作品,阐述“吴家样”的特点,探讨它们在当代绘画中的应用,并探究其历史意义以及对中国绘画的影响。
线条是中国画中最重要的表现手法,它不仅是一种基本的描绘方法,而且也是一种独特的艺术语言。唐代是中国绘画发展的一个里程碑,线描艺术在当时被认为是一种重要的元素,其中最杰出的代表就是吴道子。吴道子名道玄,字子道,生于公元685年左右,吴道子在唐朝时期是一位杰出的艺术家,他的作品在当时文化艺术飞跃兴盛的时期最为突出[1]。他早年曾师法于张僧繇,并在此基础上吸收张旭的长处,创造了与外来佛教不同的绘画样式,并且创新出被后人称为“吴带当风”的线条,吴道子与其独创的宗教样式“吴家样”和独特的线描艺术对宗教人物画产生了重要的影响[2]
关键词:吴道子;线描艺术;“吴带当风”;“莼菜条”;“兰叶描”
(一)吴道子的绘画背景
吴道子处于盛世唐朝,当时的经济自由贸易的发展使得各种文化相互交织融会贯通,使得绘画题材以及技法也愈加广泛和成熟。吴道子深受其影响。他自小家境贫寒但勤奋好学,书法家张旭、贺知章都曾是他的老师,但因难以在书法上有所建树而改为绘画,学习绘画后成绩非常显著,师承张僧繇的吴道子,因受张僧繇“张家样”的影响从而创作出深受后世喜爱的“吴家样”。
吴道子的衣纹描法是在继承前人传统的基础上进行的一项革新。 “莼菜条”不仅有绘画的柔,还具有草书的韵味,它所描绘的效果是遒劲有力,豪放气派,气势劲怒,不同与前人的“铁线描”、“高古游丝描”,它是像书法一样“写”出来的线条[3]。“吴家样”正是因在绘画创作中还加入了自己的主观情感以及书法写法,从而使得“吴家样”至今仍在绘画创作中广泛应用。吴道子的笔法源于书法,并将笔法融入其绘画中,这也是吴道子绘画中线描艺术的魅力所在[3]。
张丑在《清河书画舫》中记录说“吴道玄《送子天王图》又名《释迦降生像》,“纸本,水墨真迹”,“落笔奇伟,形神飞动,是吴生擅场之作”[3]。其中《送子天王图》是“兰叶描”的典型代表。吴道子作品还有《八十七神仙卷》、《搜山图卷》、《道教神》等,其作品中都蕴含他的绘画技法[4]。
(二)吴道子的作品评价
吴道子的人物画作品充满了对比和节奏感,他巧妙地构思了各种不同的角色。通过对角色的描绘,我们可以感受到他的情感和思想。苏轼曾说“道子画人物,如以灯取影,逆来顺往,旁见侧出。横斜平直,各相乘除,得自然之数,不差毫末”[5]。可见对吴道子的绘画评价很高,吴道子的线条之妙,与物相照,临摹事物,如影与灯,与不差分毫,可见吴道子的线条对于后世绘画中有着很深的研究价值。他的作品既展现了他的想象力,又表现了他对现实世界的理解。传统的哲学告诉我们,真正的艺术源于内心。
(三)吴道子的绘画师承
吴道子处于盛世唐朝,当时的经济自由贸易的发展使得各种文化相互交织融会贯通。吴道子自小家境贫寒但勤奋好学,书法家张旭、贺知章都曾是他的老师,但因难以在书法上有所建树而改为绘画,学习绘画后成绩非常显著,随后拜师画家张僧繇的吴道子,因受其“张家样”的影响从而创作出深受后世喜爱的“吴家样”。
吴道子人物画中的衣纹描法是在继承前人传统的基础上进行的一项革新。 “莼菜条”不仅有绘画的柔,还具有草书的韵味,它所描绘的效果遒劲有力、其中的豪放气派、气势劲怒,不同前人的“铁线描”、“高古游丝描”,它是像书法一样“写”出来的线条[3]。吴道子的笔法源于书法,并将笔法融入其绘画中,这也是吴道子绘画中线描艺术的魅力所在[3]。
吴道子的人物画作品充满了对比和节奏感,他巧妙地构思了各种不同的角色。通过对角色的描绘,我们可以感受到他的情感和思想。苏轼曾说“道子画人物,如以灯取影,逆来顺往,旁见侧出。横斜平直,各相乘除,得自然之数,不差毫末”[5]。吴道子的线条之妙,与物相照,临摹事物,如影与灯,与不差分毫,他的作品既展现了他的想象力,又表现了他对现实世界的理解。
吴道子线描艺术对后世的影响
(一)吴道子绘画用线对后世线描技法的发展
在吴道子创新出新的线描技法前,前人在进行工笔绘画时或使用顾恺之所创线条或使用阎立本所绘线条,两种技法都各有其独特优点,但并无人将两者融汇在一起。其后吴道子在顾恺之“春蚕吐丝”的线描技法上创新出“兰叶描”等线描技法,他所创立了提按节奏鲜明的“莼菜条”描法,取代了“高古游丝描”的主流地位。在唐朝之后人物画中的“线描技法”得到很大改善,不再使用粗细均匀的单一线条,而是使用圆润流畅的“莼菜条”以及两头尖细中间稍粗的“兰叶描”来绘画,通过笔法的变化,我们充分展现了线描的表现技巧,并创造性地发展了这些技法。
参考文献
[1]袁娟.浅谈吴道子道释人物画研究[J].名家名作,2021(08):94-95.
[2]刘雅姝.从美学角度谈《八十七神仙图卷》[J].艺术品鉴,2020(08):265-266.
[3]李强.谈吴道子的线描艺术[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5(10):73+89.
[4]王婷婷. 吴道子与李公麟的线之比较[D].南京艺术学院,2018.
[5]柏颖. 苏轼画论中的自我意识[D].河南大学,2009.
[6]魏若珂,杜永刚.浅谈吴道子《送子天王图》的绘画技法[J].美与时代(下),2022(07):70-72.
[7]冯默墨.吴道子线条艺术的形成及演变[J].新美域,2023(01):4-6.
[8]张聪聪,何建波.吴道子与高古游丝描研究[J].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19,27(08):40-42+54.
[9]尹延坤. 吴道子绘画的用线艺术探析[D].山东理工大学,2015.
[10]冯默墨.“吴家样”人物画创新探索[J].美与时代(中),2023(02):42-44.
[11]冯默墨.吴道子线条艺术的形成及演变[J].新美域,2023(01):4-6.
如需定做或者获取更多资料,请联系QQ:375279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