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号:375279829
目 录
1绪论 1
1.1研究背景及意义 1
1.1.1研究背景 1
1.1.2研究意义 1
1.2文献综述 1
1.2.1国内研究现状 1
1.2.2国外研究现状 3
1.2.3研究评述 3
2渭南市农村社会救助制度建设现状 3
2.1渭南市基本情况 3
2.2渭南市农村社会救助制度建设现状 3
2.2.1农村“五保”制度 4
2.2.2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4
2.2.2临时救助制度 5
3渭南市农村社会救助制度实施情况的调查 7
3.1农村社会救助制度调查问卷方案设计 7
3.1.1调查范围的确定 7
3.1.2调查方案设计 7
3.1.3调查样的整体情况 7
3.2农村社会救助制度实施中出现的问题 8
3.2.1对救助制度内容的知晓度不高 8
3.2.2不了解社会救助信息公开的渠道 8
3.2.3公众缺乏社会救助制度的监督 9
3.2.4公众对社会救助的志愿者参与意愿低 9
3.2.5社会救助基层工作人员的服务水平低 10
3.2.6家庭收入核查难度大 10
4造成渭南市农村社会救助制度实施问题的原因 10
4.1缺乏对社会救助者失信行为的监管 10
4.2救助工作人员数量少,工作能力有待提高 11
4.3救助人员收入低 11
4.4政府长时期的大包大揽 13
5完善渭南市农村社会救助制度的对策 13
5.1完善信用体系 13
5.2完善社会救助监管制度 14
5.3健全农村救助人员管理制度 14
5.4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城乡社会救助 15
6结论 15
参考文献 16
致 谢 17
渭南市农村社会救助制度建设现状
2.1渭南市基本情况
渭南市,曾被称作下邽、莲勺,是陕西省的一个省会城市。它被认为是华夏民族的摇篮,也被视作三圣的家乡,更被尊称为邽将相之乡邽。渭南市坐落在关中平原的东部,渭河沿岸分布着南北两座山脉、两个塬,还有一个中央的平川,处在温暖的季风气候之下。渭南市拥有13030平方公里的土地,其中包含2个行政村和7个乡镇,以及2个县级市;到2021年底,渭南市的常驻人口达到463.1万。
2.2渭南市农村社会救助制度建设现状
渭南市的农村社会救济政策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发展壮大,从“五保”到“五保”,再到现在的《城市与农村的联合发展》,这些政策的发展可以概括为三个阶段:从单纯的“五保”到多元的“五保”,从政府与群众的利益关注到政府与群众的共享,再到现在的持续改进。
2.2.1农村“五保”制度
1982年,中国政府推出了“农村五保”制度,主要面向无儿无女、丧失劳动力能力、年老体弱的农村老年人。五保指的是:粮、油、盐、钱、药。也就是由国家提供粮食、食用油、盐、医疗费用和少量津贴的救助措施。这一制度有效缓解了老年人的生活负担,促进了农村的社会稳定。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中国农村的经济发展,农村“五保”制度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一方面,老年人的需求不再局限于粮、油、盐、钱、药这五个方面,还需要更多的关爱和服务;另一方面,一些需要救助的人没有被覆盖到,如残疾人、特困儿童等。因此,为了更好地满足老年人及其他弱势群体的需求,中国农村社会救助制度进行了改革和完善,逐步推广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特困人员救助供养”等制度,以及“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等政策。
在乡村振兴战略下,中国农村社会救助制度的完善路径可以考虑以下方面:一是进一步完善“五保”制度,扩大救助范围,提高救助标准,让更多的老年人受益;二是推进“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让农民能够在老年时有一定的经济来源;三是加强对特困人员的救助,建立专门的救助机构和救助制度,确保特困人员的基本生活;四是加大对残疾人、特困儿童等弱势群体的关爱和救助,制定针对性的政策和措施,保障其权益;五是发挥社会力量的作用,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源参与到农村社会救助中来。2004年,渭南市发出《有关继续搞好农村五保供养管理工作的通告》,以更加有力地实施政策,明确指出,市、镇(区)两级政府应当保证五保供养经费的充足,并且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将供养标准与当地的人民的实际收入相结合,以保证更加公正的供养服务。采取五保对象和孤儿的供养标准实行自动提升机制,以140%的比例进一步提高五保人员的基本生活保障指标。
2.2.2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中国政府为保障农村低收入人口基本生活所实施的一项社会保障政策。下面是对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介绍:
目标和意义: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目标是确保农村低收入人口基本生活,减轻贫困家庭的负担,促进社会公平与稳定。该制度旨在为贫困农户提供最低生活保障,帮助他们满足基本的食品、衣物、住房、医疗、教育等生活需求。
实施方式: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通过建立社会救助体系来提供资金和服务支持。贫困家庭可以通过申请参与农村最低生活保障计划,经审核后获得一定的经济补贴。此外,政府还提供医疗救助、教育资助等相关服务。
保障标准和覆盖范围: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根据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物价水平进行确定,不同地区可能有不同的标准。保障范围一般包括农村低收入家庭、残疾人家庭、孤儿、老年人等特殊群体。
监督和评估:为确保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有效实施,政府部门会加强对资金使用和服务提供的监督和评估。这包括定期审计、监察和居民满意度调查等手段,以确保保障资金得到合理使用,服务得到有效提供。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实施有助于改善农村贫困人口的生活条件,缓解社会不平等问题。然而,为了进一步提升其效果,政府还应加强贫困原因的分析和解决,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提供更多就业机会,提升低收入人群的收入水平,从根本上解决贫困问题。
随着“五保”制度的逐渐完善,以及市场经济的普及,农民的收入和福利得到显著改善,但是,由于社会发展的加快,农村的贫困状态也在发生变化,越来越多的贫困家庭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随着经济的不断进步,许多城市正在努力寻找与当地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农村援助方式。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中国政府在20世纪90年代末实行的一项社会救助制度,旨在为经济特别困难的农村居民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该制度提供的生活保障包括基本生活费用、医疗费用、住房费用等。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实施对象主要是农村特困人员、农村低保人员和其他符合条件的农村居民。按照当前的法律法规,只要符合相关标准,就能够享受到必不可少的生存援贴,从而确保他们的正常生存。而新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体系则作为农村社会救济体系的核心,为减缓农村土地贫穷问题,推动本地蓬勃发展,达到全面小康,发挥着重要的意义。此外,这一政策在城乡复兴的整个流程中起着重要的意义,它不仅能够提升农业经济蓬勃发展的生产效率,还能够提升村民的收入,让他们更加满足并享受到改善。在当前的发展形势下,为进一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完善农村社会救助制度,需要进一步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提高救助标准和范围,建立更加完善的管理和监督机制,保障农村居民的基本生活需求。
2.2.2临时救助制度
除了以上提到的两种救助制度,还有一种重要的救助制度是临时救助制度。临时救助旨在为那些处境艰难、无力维持日常生活的家庭和个人提供必要的帮助,以缓解他们的困境。临时救助制度在农村社会救助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其主要特点包括以下几点:面向特殊困难人群:临时救助主要面向处于特殊困难时期、暂时无法维持基本生活的家庭和个人,如突发意外、自然灾害等原因导致生活陷入困境的人群。救助方式多样:临时救助的形式多样,包括直接发放物资和金钱、提供住房和医疗救助等多种方式,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灵活调整。紧急救助性质:临时救助的性质是紧急救助,旨在解决人们生活中的急需问题,帮助他们度过难关,是一种短期的、针对性强的救助。操作简便:临时救助的救助标准相对于其他救助制度较低,审核流程也相对简单,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发放救助,达到迅速救助的目的。
临时救助制度是一种社会救助措施,旨在向突发经济困难或遇到意外灾害的个人或家庭提供短期帮助。以下是对临时救助制度的介绍:
目标和意义:临时救助制度的目标是帮助那些因突发事件或意外困境而暂时陷入经济困难的个人或家庭,提供临时性的经济援助,以满足其基本生活需求。该制度的实施旨在缓解贫困和保障社会稳定,确保人们在面临困难时能够得到必要的帮助。
救助对象和条件:临时救助制度的救助对象通常包括遭遇自然灾害、意外事故、严重疾病或其他突发事件的个人或家庭,导致其无法维持基本生活所需的最低收入。救助条件可能因地区和国家的不同而有所差异,通常需要经过审核和评估,确保救助对象真正需要帮助。
救助内容和方式:临时救助通常提供一定期限内的经济援助,包括现金、物品或服务。具体救助内容和方式根据不同地区和国家的法规和政策而定。有些国家设立了专门的临时救助基金,用于向需要帮助的个人或家庭提供资金支持。
监督和评估:为确保临时救助制度的公正和有效实施,通常会建立监督和评估机制。政府部门负责监督救助资金的使用和救助服务的提供,确保救助资源得到合理分配,并对救助制度进行定期评估和改进。
临时救助制度在社会保障体系中起到重要作用,帮助那些遭遇突发困境的个人或家庭度过难关。然而,为了更好地发挥其作用,政府应加强救助政策的宣传和推广,提高公众对救助制度的认知度,确保救助资源能够及时到达真正需要帮助的人群,并进一步完善制度,提高救助的效率和公正性
渭南市在临时救助方面也做了很多工作。据渭南市民政局官网介绍,渭南市自2007年开始实施临时救助制度,目前已经形成了以政府为主导、社会组织为辅助、多部门参与的救助机制。截至2020年底,全市共发放临时救助金1.8亿元,救助对象近18万人次。2014年1月1日,渭南市发布《渭南市城乡建设困境民众临时性生存援助具体实施方法》,为城市贫困居民提供更多的帮扶。该政策将贫困居民的救济范围扩展至五类:第一类,按照家庭人均收入的差异,将贫困居民的贫困水平按2倍计算;第二类,针对突发事件,将贫困居民的贫困水平进行调整;第三类,针对无力自给自足的贫困居民,将贫困居民的贫困水平提升至一个新的水平;第四类,针对已满足一定年限、无力自给自足的贫困居民,将贫困居民的贫困水平提升至一个新的水平;第五类,针对已满足一定年限、无力自给自足的贫困居民,将贫困居民的贫困水平提升至一个新的水平。根据当地政府的评估,我们将确定哪些人适合接受援助。
在镇(区)内,当发生突发事件或其他紧迫情形时,应当立即通过镇级机构进行审查,经过镇级机构的认证,再经过村级和社区居委会的宣传,最终上交至市级机构进行备案。在此之前,镇级机构应当完成相关的审查和审批流程。根据最近的政策,我们将提供更多的援助,包括每人每年的500元人民币的临时援助,以及每个家庭一年的最低援助额度,以及针对那些面临经济困境的新市民的特别援助。
渭南市农村社会救助制度实施情况的调查
3.1农村社会救助制度调查问卷方案设计
3.1.1调查范围的确定
为了更好地了解渭南市农村社会救助制度的实施情况,我们选择了渭南市各个乡镇的村民作为调查对象,包括那些需要得到社会救助的群体以及那些不需要得到社会救助的群体。然而,由于这项调查涉及到个人和家庭的隐私,所以可能会有一些困难。因此,本次问卷调查并未采用完全一致的抽样方式,而是基于一组个体的数据,来进行抽样调查。
3.1.2调查方案设计
为了进行调查,我们首先进行了随机抽样,在渭南市选择了5个行政村进行了问卷调查。接下来,我们进行了分层抽样,从这五个村庄中抽取了100名受访者。由于时间和人数的限制,我们决定将问卷总数设定为100份,每个人只能获得1份。通过随机抽样的方式,我们在5个行政村中进行了调查,并向受访者发放了问卷。
经过精心筛选,我们最终确定了3份有效的调查问卷,其中96份被完整地提交,而3份则因缺乏完整的提交而被淘汰。总的来说,这份调查的成功率达到了93%。
3.1.3调查样的整体情况
根据93份有效问卷的结果显示,渭南市的男女比例分别为41:59,其中,男性占比38,占比达41%,而女性则占比55,达到了59%,这一结果表明,渭南市的女性比男性更加普遍。
根据最新的调查结果,渭南市的60岁及更高的老年人比例达到24%,表明渭南市正在迅速进入老龄化社会。
3.2农村社会救助制度实施中出现的问题
3.2.1对救助制度内容的知晓度不高
经过调查,58%的农村救助者对农村社会救助政策有所了解,其中37%的人曾经接触过这项政策,并且有一定的了解。然而,仅有5%的受访者完全不了解这项政策。结果显示,农村社会救助对象对其所需的资源和服务非常重视,并且对有关政策的了解也比较深入。
3.2.2不了解社会救助信息公开的渠道
在本村(区),社会救助的信息来源主要有两种:村公告栏和口头告知,这两种方式占据了总人数的36%,而网络公示平台的信息只有20%,这表明我们仍然需要加强宣传。另外,传统的公示方式,如村公告栏和人口传达,也仍然需要保持。
3.2.3公众缺乏社会救助制度的监督
结果显示,超过三分之一的受访者表示,他们会举报农村救助制度实施过程中的欺诈行为,而其余三分之一的受访者则表示,他们会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举报,而其余三分之一的受访者则表示不会存在这类现象。
3.2.4公众对社会救助的志愿者参与意愿低
根据“是否愿意参与社会救助志愿者”的调查结果,81%的受访者支持“视情况而定”的社会救助志愿服务,而8%的受访者则清楚地认可“愿意”的行为。由于公众缺乏正确的理解,加上缺乏有力的社会监管,使得社会救助的实施受到严重的阻碍。从我们的采访可以看出,许多乡镇居民都把它当成一种特殊的福利,而忽视它的重要性,甚至把它当成自私的行为,从而使得政府的政策落实受到严重的影响。
3.2.5社会救助基层工作人员的服务水平低
根据调查结果,提高基层社会救助人员的专业技能和职业道德是最受欢迎的,而提高办事效率则排在第二位。因此,加强救助人员的专业技能,是农村救助工作者队伍建设的关键任务。
3.2.6家庭收入核查难度大
在进行本次问卷调研的同时,我们发现民政办公室的核查人员在处理28名社会救助对象的家庭经济收入方面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尽管我们已经进行了多轮检测,但由于困难重重,我们依然无法获得准确的数据。然而,我们发现,民政部门在处理这些案件方面做得非常好,并且遵循着一定的标准。
如需定做或者获取更多资料,请联系QQ:375279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