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微信:375279829 欢迎来到【毕业设计资料-计算机毕业设计源码网】官网!
您的位置:您的位置:主页 > 作品中心 > 文科论文

传统文化的创新性表达 ——以《国家宝藏》为例 (论文素材)

技术微信:375279829

本课题包括源程序、数据库、论文、运行软件、运行教程

毕业设计资料-计算机毕业设计源码网:我们提供的源码通过邮箱或者QQ微信传送,如果有啥问题直接联系客服

包在您电脑上运行成功

语言:

数据库:

框架:

课题相关技术、功能详情请联系技术

作品描述
传统文化的创新性表达
——以《国家宝藏》为例

摘要:传统文化是现代文明发展的重要源泉,也为中国主流文化的形成提供了重要的文化基础。随着时代的发展,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也迎来了挑战。如何进行创新性表达成为文化传播的关键。《国家宝藏》作为一档文博探索类节目,在传统文化的传播上实现了创新表达。本文以该节目为研究对象,从传播内容、传播形式、传播渠道三个方面研究其在传统文化传播上的创新。《国家宝藏》的创新性表达为传统文化类节目的传播提供了新思路。

关键词:传统文化;文化传播;创新性表达;《国家宝藏》

Innovative Expression of Traditional Culture
——Illustrated by the Case of 
“National Treasure”

Abstract: Traditional culture is an important source of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civilization, and also provides an important cultural basis for the formation of Chinese mainstream culture.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imes, the dissemination of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 is also facing challenges. How to make creative expression becomes the key to cultural communication. As a cultural exploration program, the National Treasure has achieved innovative expression in the dissemination of traditional culture. Taking this program as the research object, this paper studies its innovation in traditional cultural communication from three aspects: communication content, communication form and communication channel. The innovative expression of the National Treasure provides a new idea for the dissemination of traditional cultural programs.

Key words: Traditional culture; Culture transmission; Innovative expression; National Treasure
目  录

引言 6
一、传播内容的创新:让文物“活”起来 6
(一)以文物为载体 6
(二)与现代价值相结合 7
(三)“前世”与“今生”的双向奔赴 8
二、传播形式的创新:“综艺+舞台”的助力 9
(一)“文化性+综艺性”新思路 9
(二)“纪录片+小剧场”新模式 9
(三)现代化的舞台设计 10
三、传播渠道的创新:运用新媒体 10
(一)利用新媒体实现文化破壁 10
(二)大众传播与小众传播相结合 11
四、传统文化传播创新的反思 12
结语 13
参考文献 13
致谢 14
引  言
优秀的文化是一个国家文化软实力的体现,也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所在。其中,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明演进过程中反映各民族特性及其风貌的文化,汇集了历史上中华各民族思想文化和理念状态。2022年,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做出指导工作:我国优秀传统文化需与坚持马克思主义思想相结合,坚持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加强中华文化的自信意识。
目前,我国传统文化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在历史发展进程中,随着中华各民族的融合变迁及持续性演进,部分民族的传统文化出现了保留不完整,甚至部分传统文化的身影已经在历史长河中彻底消失。即便如此,我国现存传统文化依旧具有高体量,这些遗留保存下来的传统文化都是经过了历史考验和时间验证的,兼属于优秀的传统文化,当然,其中也不乏存在部分低劣文化。历史证明加强对传统文化传播的重视程度有利于优良文化的传承。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播现状在个人层面、社会层面及传播过程层面都保持着长期欣欣向荣的发展,这与国家提出的“文化强国”战略高度符合,但同时,当下传统文化的传播也存在诸多问题。例如,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国家教育目标及教育工作者对传统文化传播的重视程度不足;公众缺少对传统文化的理性认知;传统文化的传承工作者数量少;传统文化的市场过度商业化。基于上述传统文化传播过程中面临的问题,我国各方组织和团队积极做出应对措施,例如,2017年12月,由中国中央电视总台推出的一档文化类节目——《国家宝藏》。
迄今为止,《国家宝藏》共播出了三季以及一季《国家宝藏·展演季》,从2017年到2021年陆续开播。这档大型文博探索类综艺节目由于蕾担任总制片人和总导演,联合中央电视台和位于北京、上海、南京、湖南、河南等多家国家级重点博物馆,与历史文物和历史文化遗产携手,以文物为主角,同时有明星、故宫博物院志愿讲解员、收藏家等社会各界人士担任节目嘉宾。《国家宝藏》作为一种新型的文化节目,对传统文化在创新性表达上发挥着重要意义。
一、传播内容的创新:让文物“活”起来
(一)以文物为载体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文物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厚滋养。”可以从两个角度理解文物:收藏于博物馆的具有可移动性的文物,以及展出在广阔土地上的具有不可移动性的文物。无论是可移动性文物还是不可移动性文物,文物作为文化的载体,在让文物“活”起来的传播内容创新角度处于重要地位。
《国家宝藏》精挑细选国之重宝,节目之所以能够获得大批观众的喜爱并且取得成功,其中重要之处在于节目将国宝作为传播文化的载体,节目中所呈现的各个国家文物,虽然经过了千百年的洗礼,仍能够从其身上看到它那个时代辉煌的历史和文化,由于各大博物馆和故宫博物院的藏品众多,所以节目组如何进行文物选择成为难题。为了突出展示明清时期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底蕴,参与节目的博物馆之一——故宫博物院,选择了李白的《上阳台贴》和“金瓯永固杯”参加节目,其中“金瓯永固杯”由乾隆设计,通过展示文物“过”“花”“杂”设计特点,侧面表现了乾隆时代的繁荣昌盛。再比如国家宝藏第二季第四期中,参加节目的“东汉制盐画像砖”,是由四川博物馆所推出。还有节目第五期中所展示的“四牛鎏金骑士铜贮贝器”,是由云南省博物馆所推出,该文物承载着2000多年前中国西南边陲古滇国的历史。每一个国宝文物都不是个体存在的,都承载着各自时代历史背景和深厚的文化内涵。
《国家宝藏》是一档文博探索类综艺节目,节目立意为对文博进行探索发现,而节目的探索对象就是文物。与其他传统文博探索类节目有所不同,《国家宝藏》并非简单地将鉴别文物和评估文物收藏价值的过程呈现给观众,而是让观众走进节目,立足于文物本身,在观看节目的过程中学习了解更多具有历史价值的文物,同时从文物所承载的文化中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国家宝藏》设计了许多环节,所有这些环节都以文物为节目制作的主体,邀请嘉宾带领观众打开文物世界的大门,探索文物背后承载的厚重传统文化。
(二)与现代价值相结合
传统文化传播的创新性还可以通过结合传统文化与现代价值来实现,同时在文化传播时应立足当下,符合时代背景下的主题。以《国家宝藏》第三季为例,节目在契合时代主题的环境中,将国家文物承载的历史内涵与时代意义相结合,对节目中展示的文化赋予了新的时代含义。
节目中有一个环节是对照文物秦陵铜车马和现代技术“运20”大型运输机,有机融合了古与今,借古言今,并以现在的眼光审视过去的文物。传统文化传播与现代理念的融合,不仅体现了我国持续稳健的社会发展水平,还表现了传统文化给我国综合实力带来的文化自信。《国家宝藏》中对秦陵铜车马和“运20”大型运输机相结合的播出模式,体现了我国现代军事技术的发展不断前进、持续提高,同时也表达出了文化自信意识对促进国家军事事业发展的坚定决心。节目中除了将传统文化与现代军事技术结合展示外,在传统文化与社会热点抗疫问题、与藏族等少数民族关系、经济、思想等领域的结合都有所表现。传统文化结合社会热点,节目中的文物《四部医典》与时下最受社会大众关注的抗疫主题相结合,此外还展现了汉藏两个民族之间和谐相处的良好关系。传统文化结合经济与思想文化,节目中所呈现的故宫“明永乐青花海水江崖纹三足炉——鼎式炉”因以中东地区的“苏麻离青”为颜料,所以我国与中东地区的贸易往来更加频繁,在外交领域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运用其中,实现传统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完美结合;节目中所播出的孔子博物馆中的“三圣像”将整部《论语》誊抄记录在了人们的穿着服饰上,采用新颖的文化传播方式吸引人们对传统文化学习的积极性,以一种创新的方式传播了传统的儒家文化思想。
《国家宝藏》对文物文化的创新传播方式给我们带来了许多新想法,传播传统文化完全可以采取传统+现代的传播模式,将传统文化渗透进社会各个领域,由此实现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高效高质量传播。
(三)“前世”与“今生”的双向奔赴
《国家宝藏》节目以文物为载体,以文化为节目制作核心,主要将整档节目分为了“前世”和“今生”两个板块,毫无疑问,这又是节目在艺术形式方面的一大创新。首先,节目从“前世”着手对部分文物进行一些合理科学、符合历史背景的故事情节虚构工作,再采用生动活泼的表演将观众身临其境地带入文物创造的故事中。《国家宝藏》对文物“前世”的介绍,独特地展示了古老文物的文化意义,也将古人智慧的结晶生动地刻画在现代人们的眼前。接着,节目从“今生”延续文化传播,结合文物历经的时代进程,由“今生”守护人通过讲述一段段自己与国家文物的故事将传统文化用语言的形式进行传播。这种传播模式下,观众所感受到的不再是一件没有生命力的文物,而是一个有着自己人物经历和社会历史的珍宝。节目借助文物的“前世今生”,表现出了当代文物艺术家和所有热衷于文化传承的人们的匠人精神,这部分人群对文化传播的热情必定会永远流传在传统文化的传播过程中,充分展现了中华民族顽强坚定的民族性格和丰富多样的民族传统文化。
《国家宝藏》在节目制作时将文物的“前世”故事与“今生”内涵进行积极融合,成功创造了“传统+现代”“前世+今生”“古+今”的文化传播形式,而且也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绩,每期节目的播出都获得了高收视、高讨论度、高话题度。文物“前世”与“今生”的双向奔赴,是传统文化传播的一种重要艺术方法,让“前世”与“今生”在对立中形成统一,有助于传统文化在当下文化体系中传播传承的信心,真正做到了让文物“活”过来。
随着当今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明星行业得以快速发展,明星效应所带来的“吸睛能力”在社会大众中的作用绝对不容小觑。很多深受大众喜爱的明星人物在“打卡”一些地方或地点后,往往能利用自己的号召力让喜爱他们的粉丝群体从“线上”追星走到“线下”追星,比如明星对某个博物馆进行一定程度的宣传后,一定会影响到众多粉丝群众生出走进这个博物馆看一看的心理。从这个角度来说,明星有一定能力带给大众教育作用,那么在传统文化传播的过程中,我们就可以利用起明星效应,进行一些文化营销,更好地实现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工作。
《国家宝藏》节目里,有一个环节展示了乾隆年间的“各种釉瓷大瓶”,在展示这些国家文物时,节目组便利用了明星效应,邀请明星王凯作为节目嘉宾演绎“国宝守护人”。在表演中,王凯演绎了喜好“热闹繁华”的乾隆皇帝,在剧情中大量介绍乾隆年间的各种釉瓷大瓶,同时还讲述了多段有关乾隆皇帝的趣事乐文。此外,在其他期节目中,《国家宝藏》节目组还邀请了李晨、梁家辉、刘涛等两岸三地的明星,共同担任“国宝守护人”的角色,通过表演的方式将文物故事呈现在观众面前。多期有明星出演的节目,一经播出,总是会在各大平台获得很高的收视率和传播率,并能在一段时间内获得极高的讨论热度,这些节目播出效果都能够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播。
二、传播形式的创新:“综艺+舞台”的助力
(一)“文化性+综艺性”新思路
对于什么是“文化”,现代学术界对此没有统一的定义。总的来说,“人类文化内容指的是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工具、生活方式、宗教信仰;同时,经由后人创造的精神成果也应视为文化的构成要素之一,即人们所熟悉的文学艺术、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审美情趣等。”四季《国家宝藏》共展出的几十件国家文物,每一件都传承了一段历史故事,都承载着一段历史文化,节目中展现的一段段历史故事和历史文化恰恰就是节目观众了解文物的关键所在。《国家宝藏》作为一档综合性文艺节目,强调了文化性与综艺性的有机结合。
《国家宝藏》由中央电视台打造,就不难看出节目的立意之深,维度之广。在广大热爱观看电视综艺节目的观众心中,中央电视台出品的综艺节目似乎总是带着“良心节目”的优质标签,尤其是由央视节目组制作的所有文化类综艺节目,更是广受好评,例如《中国成语大会》《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等节目,这些文化综艺节目都吸引了众多观众的目光,因此,央视制作的《国家宝藏》节目也制作的非常精良,同样是一档良心节目。节目组通过对传统文化与综艺娱乐性的有机结合,大胆设计了许多有趣的节目环节,运用创新的节目形式传播优秀传统文化。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曾评价《国家宝藏》节目由文化的内核、综艺的外壳、记录的气质以及创新型的现代表达共同组成。一方面,节目组在节目设置中对文物的解读环节予以高度重视,并针对文物解读进行相关环节的设计,例如,节目中由八大博物馆馆长组成的专家点评团,最大限度、最多方面、最多层次性地针对每件文物背后所承载的历史内涵进行解读。节目中有一期展示了国宝“唐代长沙窑青釉褐彩诗文执壶”,在对该文物进行展示阶段,湖南省博物馆馆长段晓明着眼于文物运输路线,深刻讲述了大唐时期我国陆路交通向海上交通的演变历程,说明海上丝绸之路对国家的意义重大,充分体现了节目设置的文化性。另一方面,节目在展示文物过程中采取戏剧表演的方式进行情景再现,丰富多样的舞台形式,充分满足了观众的观赏需求,同时冲淡了观众对文物的陌生化理解,这些都体现了节目设置的综艺性。
(二)“纪录片+小剧场”新模式
《国家宝藏》在传统文化传播的传播形式上也有所创新,以文物为载体,以文化为核心,借助综艺性的环节设计进行了一期期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性传播。节目主要采取的模式为“纪录片+小剧场”,节目制作团队邀请国内专业明星担任节目嘉宾,并让明星们将根据国家文物进行改编的虚构情景剧生动形象地演绎出来,以表演的形式让文物“活”起来,让文化传播的形式更加有趣,更加新颖。以《国家宝藏》第一季第六期为例,节目嘉宾有明星黄渤,他饰演了国家文物“皿方罍”的一个部件,用动态的表演方式将静态的文物器身生动地演示在观众面前。
以《国家宝藏》第三季第八期为例,节目嘉宾有明星刘浩存,她以舞蹈的形式演绎了一个金杖精灵,生动地让金杖形象“活”了起来。节目采用的“纪录片+小剧场”的节目新模式,在节目叙述视角上做出了创新性发展,让观众在每一个小剧场表演中了解文物,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节目中由每个明星演绎文物前世的小剧场环节极大程度增加了节目的综艺性和趣味性,虽然节目中呈现的前世故事都是虚构和演绎而来,但节目组对其编排内容都是基于史料的科学合理猜测。比如节目中有一期展示文物石鼓时,通过演艺形式讲述了司马光父子守护石鼓的历史文化背景,事实上,并无历史记载宋史上曾发生过司马光父子对石鼓的守护故事,但是经过大量史料调查分析发现,司马光的父亲司马池确实曾受皇帝之托四处寻觅石鼓,再结合司马池非常宠爱司马光这一史料,节目组对此做了一个合理演绎,将司马光父子与石鼓之间进行了一定程度的联系,坚持以科学合理的态度实现了“纪录片+小剧场”模式。 
(三)现代化的舞台设计
《国家宝藏》不仅让远在演播室千里之外的观众通过镜头语言感受了解国家文物的文化魅力,同时节目组为了让身在演播室现场的观众能够更加领悟文物的美,节目组还进行了一系列现代化的舞台设计。其中,在节目舞台主要视觉区放置了一块长43米、高7米的巨型LED环幕,这一舞台设计更加能实现舞台所需场景和环境的变化,同时更能呈现出文物的逼真效果,在艺术手段上实现了更高的舞台追求。节目组甚至将顶级话剧舞台的舞美、舞台设计等充满质感的现代化技术搬到了《国家宝藏》的舞台之上。此外,节目组还在音乐方面花足了心思,下足了功夫。许多能够高效将观众带入节目情景剧的音乐背景都成为了节目组的首要选择。节目中第一期在展示著名“宋朝版航拍中国”中国画《千里江山图》时,节目组邀请嘉宾李晨演绎宋徽宗与《潜力江山图》的作者王希孟进行对话,在两人对话期间就在节目录制现场利用现代技术电子大屏生动展示出这幅《千里江山图》,带给现场观众和远方观众深刻震撼。
对于国家文物的呈现方式,《国家宝藏》节目组也运用了现代化的舞台设计。在节目中文物“前世+今生”的环节结束后,由节目的明星嘉宾开启文物“今生”的大门,然后邀请节目的素人嘉宾共同来讲述文物所承载的历史故事和文化。最后,节目还设计了文物的明星守护人和素人守护人共同宣誓的环节,在宣誓仪式中借助现代科学技术,完美地呈现出文物的文化内涵。
参考文献
[1] 陈渝,文化的历史记忆在今天的上新——从文化类综艺节目中探析传统文化的发展路径[J]. 汉字文化2021-8-181.
[2] 张昕钰, 融媒体时代下传统文化内容的创新性表达[J].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21-3-164.
[3] 吕振业,课堂以外的课堂——开展馆校合作,促进美育发展[J]. 美术教育研究, 2020-08-160.
[4] 邱子敏. 《国家宝藏》成功因素探微[J]. 传媒论坛, 2019-08-84.
[5] 周力. 浅析文博探索类节目的发展——以《国家宝藏》为例[J]. 东南传播,2019-08-138. 
[6] 余忆文. 《国家宝藏》第二季:多元文化的回归与发展[J]. 视听, 2019-07-111.
[7] 姚金玲. 浅析综艺节目《上新了·故宫》的创新之道[J]. 视听,2019-03-58.
[8] 卢武;周敏. 央视《国家宝藏》对于文化类电视综艺节目的启示[J]. 新闻世界, 2019-02-25.
[9] 曾军梅. 传统文化在综艺节目中的再现与创新——以《上新了·故宫》为例[J]. 中国电视, 2019-09-01.
[10] 陈凯. 文化类综艺节目《见字如面》创新策略研究[D]. 曲阜师范大学, 2019.
[11] 程亚文;樊传果. 文化综艺类节目的创新探索及启示——以《国家宝藏》为例[J]. 戏剧之家, 2018-20-10.
[12] 杨骁. 让综艺节目彰显“国家舞台”气度[N].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2017-12-22.
[13] 贾文广;景义新. 文化视野下的《我在故宫修文物》[J]. 当代电视, 2017-06-37.
[14] 单霁翔. 《让文化在人心中发芽》[J]. 《人民日报》, 2017-12-19.

如需定做或者获取更多资料,请联系QQ:375279829
在线客服
联系方式

技术微信

375279829

在线时间

周一到周日

客服QQ

375279829

二维码
线